陈自国同志是定远教体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于2014年10月被选派为省第六批选派帮扶干部到定远县大桥镇大桥社区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2017年5月改任为扶贫工作队副队长,2017年11月继续被选派为第七批选派干部留任大桥社区担任工作队副队长。驻村帮扶是几年里,他紧盯扶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与群众零距离交流、心贴心服务,为民办实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干部的为民服务的真谛,认真履行选派帮扶工作职责,为大桥社区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顺利实现村出列、户脱贫的目标。
从“刚刚来”到“留下来”
大桥社区全村辖28个村民组,总人口1092户共4438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总贫困户291户1006人,其中2014脱贫98户263人,2015年脱贫40户165人,2016年脱贫63户271人,2017年脱贫81户271人,2018年脱贫5户25人,未脱贫4户11人,全村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2.4%下降到2018年的0.24%。这些数字,大桥社区的驻村副队长陈自国全都如数家珍。
刚到社区的时候陈队长通过走访了解了老百姓们的很多实际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又与自己想出的解决方法有很大差距。于是通过虚心地向村委会的老党员请教,他们告诉他天天坐在村委会里‘听’是不行的,得把心沉下来,真正地走到贫困户家中‘做’,才能真正地了解到他们的想法和实际困难。之后他平时做完手头的工作之后,便走上村里街头,与贫困户聊聊家常,深入到田间地头,了解村情民情,了解百姓们关心的各种问题。平时走村入户时“三必问、三必谈”,即贫困户“困难必问、需求必问、意见必问”,党员干部“思路必谈、目标必谈、意见必谈”,有效掌握了村情村貌,并认真梳理了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发展计划、急需解决的问题等,针对大桥社区贫困发生率高、产业基础薄弱、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小、贫困家庭脱贫能力差、基础设施落后等现状,积极与帮扶单位、大桥镇党委和社区“两委”沟通,明确工作目标,使帮扶工作有了行动指南。2017年三年任期满了,他主动申请继续留了下来,将这份热情、这份坚持、这份帮扶继续的留在了社区。
从“保脱贫”到“谋发展”
刚到大桥社区时这里几户没有什么工矿企业,老百姓们大多数只有外出务工一条路可走。之后的工作中,陈队长积极对接企业、县人社局等单位,就这样大桥镇第一家扶贫车间-柯润箱包厂成立了。自此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渐渐的多了起来。
“自从来车间上班,收入明显增加,我还让我丈夫也回来上班了,这样既能照顾家里,又能脱贫致富”,贫困户王利的一席话就能看出了从简单脱贫到稳定脱贫致富的一个转变。
几年来,通过驻村帮扶,大桥社区共申请产业到户补贴123.9万、申请教育补助89.8万元、健康补贴73.73万元、危房改造补贴85.7万元,实现了288户995人稳定脱贫,收入连年增加。2018年大桥镇大桥社区扶贫驿站的建设和2019年温氏养殖场项目的建设,先后争取县教体局建设资金10万元、滁州市琅管委建设资金10万元、安徽金禾实业建设资金50万元和扶贫资金150万元,建成后可以带动周边群众100多人就业,年均增收2万元左右,村集体收入预计2019年底社区集体收入将达到42万元。在增加贫困户收入的同时,我在所在单位区政府办的支持下,争取各方帮扶,积极主动与项目单位衔接,改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2016年以来完成了“村村通”道路建设9条8.09公里,小型电灌站及塘坝等水利工程10个;建成建筑面积554㎡、活动场所面积2327㎡的便民服务中心。大桥社区基础公共服务建设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已旧貌换新颜。
从贫困村到模范村
大桥社区驻村工作队驻村帮扶以来,始终咬定“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不断攻坚克难,贫困发生率降至0.24%,2018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收入达14.36万元,形成种养殖特色产业项目2个,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贫困村发展环境大大改善。在以脱贫攻坚统筹各项工作的环境下,大桥社区的各项工作都起到了全镇的模范表率作用,几年的工作实践,陈队长深切地体会到,做好扶贫工作,要常怀“三颗心”:一要虚心,要放下架子,谦和待人,虚心向身边的党员同志、群众学习,不断改进农村工作方式方法和提升基层工作能力;二要耐心,群众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如果没有耐心,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得不到预期好的效果,要通过耐心沟通、真心实意才能赢得群众信任,才能更好地推动工作开展;三要热心,扶贫工作要满怀热情,要积极地与领导、同事和群众的沟通,热心开展各项工作,才能取得领导、同事的理解和支持,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才能真正把好事办实,把事实办好。
中国公共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