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紧盯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 持续从严纠治基层四风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陆丽环
12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2021年11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统计数据。数据显示,今年11月,全国查处县处级及以下党员干部问题数10968起,占查处问题总数的99.5%。
基层是各项工作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既是各项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也处在直接同群众打交道的第一线,其工作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今年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为切入点,持续从严纠治基层“四风”问题,狠抓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推动基层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保持高压态势 坚持露头就打
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基层党员干部整体作风明显好转,但仍有个别人漠视党规党纪,顶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各地通报的典型问题看,基层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违规收送礼、违规公款吃喝、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违规使用公车等问题明显。
以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为例,2019年至2020年全区查处的村组集体“三资”问题中,45.8%涉及“四风”问题,主要表现为套取资金吃喝、发补助。如该区横寨乡寨里村党支部原书记蔡永华,先后7次以土地确权、“空心房”拆除等名义虚报支出套取村集体资金2.46万元,违规给村“两委”干部发放加班费。紧盯“四风”突出问题,南康区统筹用好各项监督,协同联动筛查“四风”问题疑点,对苗头性问题及时反馈、边巡边改,对问题线索及时移送、优先处置,强化监督。
在坚持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下,一些“四风”问题由明转暗。聚焦新情况、新特点,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纪检监察机关紧盯“不吃公款吃老板、隐蔽场所一桌餐”等问题,扭住公款“钱迹”查发票、查账目,对私人会所、农家乐、私房菜馆等重点场所开展明察暗访,深挖细查“推杯换盏”背后的腐败和不正之风。
“自治区纪委监委紧盯违规吃喝隐形变异开展专项整治,共查处县级及以下基层单位相关问题57起,处理81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5人。”宁夏回族自治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人说。
推动以案促改 开展专项整治
基层干部作风不正,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把纠治“四风”突出问题贯穿案件查处全过程,对案件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监督,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回潮。
2021年,湖南省衡南县人社局工作人员合伙套取社保基金案发生后,湖南省各级纪委监委以“衡南社保案”暴露出的监管不严、效能不强、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为切入点,深入开展社保领域违纪违法问题专项整治。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全省共查处社保领域案件431件,立案310人,移送司法38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72人,组织处理211人,追缴和挽回损失5381.41万元。
基层作风的改进,离不开政治生态的好转。在从严查处问责的同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今年以来,湖南省纪委监委通报近年来查处的社保领域典型案例5起,各级纪委监委选取129起典型案例进行公开曝光,省人社厅制作了警示教育片,将11月确定为全省社保基金风险“专题警示教育月”,召开全省人社系统警示教育大会,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廉洁从政思想防线。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原局长李忠武在区内农村旱厕改造工程中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沈阳市纪委监委针对案件暴露出的监督监管搞形式、走过场,主体责任缺失的问题,逐级召开领导班子专题会议,通报案件情况,引导和教育各级班子成员强化党性修养,严明纪律规矩,全面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和“一岗双责”。截至目前,沈阳市因农村改厕问题给予诫勉以上处理33人,其中,已处理11人,拟处理22人。
健全工作机制 强化源头治理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针对案件中暴露出的制度机制不完善、不健全的情况,督促地方和部门制定出台相关制度规定,堵塞制度漏洞,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
湖南省纪委监委督促推动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关于切实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为谁而管”“由谁来管”“怎么去管”“如何管好”等关键问题,严防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纪委监委针对在违规吃喝隐形变异问题专项整治中发现的问题,推动地方各级党委(党组)结合实际,认真检视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模糊地带、监管盲区、执行漏洞,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不断提升治理效能。
针对农村旱厕改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辽宁省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围绕“三重一大”有关事项,紧盯投资担保、工程招投标、工程结算、材料设备采购、转让并购等,通过专项整治、专题调研、巡察、案件查办、下发纪检监察建议等方式,推动有关单位和部门不断完善决策机制,健全规章制度,堵塞管理漏洞。
中国法治网摘编:亓淦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