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那边画质是否清晰?声音能否听清楚?”
“法官,我这边信号很好,声音很清楚。”
“现在用电子举证的方式进行举证。”
这是汪清林区基层法院互联网法庭发生的一幕。当日的开庭跟以往的庭审大不相同。这次庭审是汪清林区基层法院构建的“互联网+庭审”的新模式——互联网法庭。
互联网法庭能干什么?
互联网法庭庭审现场可同时接入本地及远端多路画面,在开庭的同时,法官及其他案件参与人均可用手机或电脑进行发言、证据展示、实物展示、查看笔录等,开庭结束后,会生成笔录确认二维码,当事人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或直接确认笔录即可通过手机进行笔录的确认签字,实现全流程的网上办理。
互联网法庭的建成,弥补了之前无标准化平台的不足,为质证、调解、庭审到笔录签字等各个环节提供了流程正规化、形式标准化的支撑。
互联网法庭能带来哪些便利?
法官的“贴心小管家”
基于语义分析、案情要素提炼等底层分析能力,按审判环节全过程为法官提供审判辅助手段。
在庭前中,利用电子卷宗系统数据在审判全过程中为法官卷宗查阅提供良好的双屏排列分布模式,提供便捷的搜索、批注等应用;在质证环节引导诉讼各方进行电子举证,同步显示各方质证结果;在庭审过程中可实时显示书记员记录的庭审笔录,便于法官和诉讼参与人随时核对庭审笔录。
书记员的“智能小助手”
预先编写,在开庭时自动导入;书记员记录的庭审笔录可自动同步到法官及当事人应用的客户端中,在庭审过程即可对笔录进行批注,提醒书记员,以提升校对的效率。庭审结束后,由书记员发起到各客户端进行电子签名捺印,系统还提供庭审环节的程序性文书辅助生成应用,可由书记员一键生成程序性文书。
当事人的“便利小帮手”
可充分保证当事人基本的权利义务,在征得审判人员的同意后,可支持证据认证、证据共享,配合书记员发起的签名的流程可实现电子签名等,为当事人参与诉讼提供应有便利。特别是目前疫情期间,很多当事人出行不便,极大的减轻当事人的诉累,及时对案件进行了审理,给当事人提够了很大的便利。
建立互联网法庭,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审判方式和思维的转变。今后,汪清林区基层法院将继续深入探索应用模式、完善各类相关功能服务,坚持“以审判为中心、以便民为重点、以透明为保证、以质效为标准”,积极拓展应用范围,推动机制创新和审判流程再造,全力推进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和智慧法院建设。(陈香莲)
中国法院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