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 | 专项监督护粮安
悟规律 明方向 学方法 增智慧丨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
跳出历史周期率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性问题
 ·[视频]九霄逐梦,看今朝!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地面训.. ·[视频]汪公馆里的“伪装者”(上) ·[视频]一线见闻丨区域协作谱新篇 ·[视频]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重新开放 传承.. ·[视频]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江河见证丨守护好“中.. ·[视频]潜伏敌营的“佩剑将军”(上) ·[视频]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丨书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生态答卷 ·[视频]我的土地我的家丨第34个全国土地日公益宣传片 ·[视频]天宫TV | 光耀天际,见宇宙之美 ·[视频]无名者之歌 ·[视频]黑猫警长又双叒更新啦! ·[视频]速看!防间保密微视频《消失的“她”》 ·[视频]先睹为快!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主题片来了~ ·[视频]天宫TV | 给我们一个小桌子 还你们一个菜园.. ·[视频]全国生态日主题宣传片 ·[视频]首个全国生态日|中国国家公园旗舰物种来啦! ·[视频]提前184天!又一重大水利工程取得新进展 ·[视频]案例展示|第1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 ·[视频]消失的他,一个隐藏20多年的秘密….. ·[视频]激情燃烧的岁月丨《飞航印记》第3集

踔厉奋发新征程 | “塞外粮仓”五谷丰

发布时间:2023-06-12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字体大小[ ]

   踔厉奋发新征程 | “塞外粮仓”五谷丰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雅婧

 

  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植保无人机正在给农作物喷施农药。资料图片

 

  乌梁素海湿地里,两只鱼鹰在水中觅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无人机拍摄的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资料图片

  东流的黄河水从上游流入中游,在内蒙古绕出一个“几”字形弯段。弯段顶部,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乌梁素海,周边则是平坦的河套灌区。有了黄河的灌溉之利,河套灌区成为“塞外米粮川”。曾几何时,农业、工业污染等因素让这里面临生态污染和荒漠化的危机。而如今,随着各项治理的推进,乌梁素海及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逐步好转,现代农业产业也随之发展壮大,构成一片生机盎然的生态景观。

  初夏时节,在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小麦、玉米以及各类蔬菜长势正旺。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这里,对当地开展盐碱沙荒地改良改造和综合利用,推动科学灌溉,推广现代农业表示肯定。巴彦淖尔市位于河套灌区,自古就有“塞外粮仓”的美称,近年来,当地依托先进科技,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水资源绿色高效利用,走出了一条绿色、高效的现代化农业道路,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为生动实践。

  “人拉牛犁”变全程机械化

  3400亩土地只有8名管护人员

  都说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先进的农业机械化设备和数字化系统,让农业生产不仅高质而且高效。

  乌拉特前旗农牧和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园区采用了北斗卫星导航自动耕种系统等多项先进农业技术,配备了大量自动化的农业机械装备。另一方面,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和科学种植模式,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增加农民收入。就拿北斗卫星导航自动耕种系统来说,不仅效率高,而且不会出现过去的重复种、漏种现象,既节省种子又能保质保量播种。

  内蒙古禾兴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园区土地的承包商之一,今年在园区承包了约3400亩土地。除了8名管护人员,其余的工作全部由机械完成。公司总经理白恩泽拿自家的番茄田举例:“现在我们的番茄田是全程机械化种植,春播时节,我们有专门的机械设备平地、铺管一次成型,之后将番茄苗利用移栽机完成移栽种植。一台移栽机的工作效率能抵得上十七八个人的手工移栽效率。而且机器栽苗的深度、行距以及株距都是统一标准。在番茄生长期间,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全部利用植保无人机科学用药完成。到了采收环节,利用专业设备进行采摘同时输送到运输车上运至番茄酱加工厂。有了这些机械化设备,我们流转的近800亩番茄地,只需要一个工作人员就够了,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

  白恩泽说,这几年,公司还在与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合作探索“空天地一体化”的技术应用,主要内容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观察苗情长势,再加上无人机植保以及传感器远程控制。这项合作还在实验阶段,如果成功,将进一步提升农业种植的精准度。

  不仅是农业种植的自动化,近年来,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还不断开展育种科研,建立“政企学研农”五位一体合作模式,与中国农科院、内蒙古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共同建立科技指导和服务团队。目前,合作成果已形成高产优质打籽葫芦“禾兴1号、2号”。同时园区还大力繁育、推广本地优良农作物品种,例如2021年农牧业十大科技成果之一“巴麦13号”,取得了较传统品种亩增产近100斤,亩均增收近300元的好成绩。

  大水漫灌变精准滴灌

  水肥一体化技术既节水省肥又增产增收

  巴彦淖尔市全市耕地达1360.33万亩,黄河水的滋养,给这里的农业发展带来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但常年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以及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也让大片耕地出现次生盐碱化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同时,大量含有氮磷成分的农业退水排入乌梁素海,又成为导致乌梁素海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外因。

  为了改善这种现象,2018年起,巴彦淖尔市持续开展控水、控肥、控药、控膜行动。通过应用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技术,河套灌区逐步形成了“移动式引黄直滤滴灌水肥一体化”“引黄澄清滴灌水肥一体化”和井灌区“井水滴灌水肥一体化”三种水肥一体化典型技术模式,有力推动现代农牧产业绿色发展。

  “河套地区条件得天独厚,虽然不缺水,但也要节约水资源,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节水产业,不能搞大水漫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时的殷切嘱托。近年来,依托先进技术,巴彦淖尔市的灌溉方式逐步由过去的粗放式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向精准灌溉转变。据巴彦淖尔市农牧业局统计,2022年全市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53.6万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75.6万亩,共计实现农田灌溉节水0.58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71提高到0.478。

  在白恩泽今年种植的800亩玉米田中,全部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白恩泽介绍,这种灌溉方式是全覆膜节水滴灌,相较于传统的大水漫灌,它的最大好处是均匀且精准。

  “我们的玉米地乍一看是平坦的,其实里面的地势有高有低。过去大水漫灌,一季灌溉两次,水和肥料都从出水口那里一股脑冲到地里,地势高的地方,存不住水,很快就干了;而地势低洼的地方,则容易积水积肥。所以一块地里,玉米长势有好有坏,有高有低。现在用了滴灌,水和肥通过科学比例配好,再定时定量慢慢渗透到地里。滴灌管上面有覆膜,可以起到保温保水的作用。”白恩泽告诉记者,用了全覆膜节水滴灌,玉米相较于之前亩均能增产300斤以上。

  除了玉米地里的全覆膜节水滴灌,在小麦种植的区域,白恩泽所使用的是浅埋滴灌,滴灌管埋在地下3厘米左右的深度。相较于传统大水漫灌,这种灌溉方式最少能够节约大约30%的水。白恩泽说,滴灌不仅仅节水,还节省人力。700亩地,只要一个工作人员就够了。过去,少说也要五六个人才行。

  乌拉特前旗农牧和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除了井水滴灌,近年来,当地还在推广引黄滴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这种技术相较传统大水漫灌可省水70立方米,较传统施肥方式省肥7公斤,同时亩均增产10%以上,节本增收20%左右,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品质。目前,全市引黄滴灌面积已达到80.97万亩。

  盐碱地变良田

  土地利用效率大大提升,流转费成倍增加

  土壤盐碱化,曾经是乌梁素海周边地区农业发展的一大困境。据2017年调查,巴彦淖尔市1100多万亩耕地中有484万亩存在不同程度的盐碱化,在全市7个旗县区均有分布,占当时总耕地面积的比例达到44%。

  过去,巴彦淖尔市的不少村镇里都能看到大片的向日葵田。这可不是什么旅游景观,而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盐碱地上只能种植向日葵这类耐盐碱作物。而如今,这些向日葵已经被高粱、玉米等经济效益更高的农作物替代。种植结构转变的背后,是近年来当地持续不断利用多种技术措施对盐碱地进行的改良利用。

  要想攻克盐碱化这个难题,一种改良措施远远不行。为此,巴彦淖尔市引进院士专家团队,一方面改进灌溉方式,另一方面从农艺措施入手,研究集成了“上膜下秸”阻盐、“暗管排盐”等改良技术模式。

  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金星村,分布有盐碱化耕地6万亩。乌拉特前旗农技中心主任刘俊介绍,金星村盐碱地的特点是片状分布,在1块地中,就有重度、中度、轻度盐碱化土壤和正常土壤交错并存,治理起来并不容易。2022年,乌拉特前旗对包括金星村在内几个村庄的农田进行重新规划,按照节水灌溉标准进行综合配套,完善了排水系统。同时,在水利工程配套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对不同盐碱化程度的土地进行分类施策,有针对性地精准改良。

  “对轻度盐碱化耕地,我们是在秋季作物收获后,施用腐熟有机肥,撒施脱硫石膏,对土壤质地为黏土的同时掺混明沙。之后利用深翻机械翻压,并在来年春播时施用改良剂,种植耐盐作物;对中度盐碱地,则是在秋季作物收获后,先把秸秆切割为小段平铺于地表,再利用翻转犁翻埋至地下,形成秸秆隔盐层,然后再施有机肥、改良剂,种植耐盐作物;而对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排水不畅的重度盐碱化耕地,就需要在秋季作物收获后,根据地下水埋深情况和排干方位,利用专用埋管机械将打孔波纹排水管埋于地下,连接集水管将水引出至排干。这些工程完成后,还要在地表再施有机肥、改良剂。”刘俊表示,经过改良,金星村的土地利用效率大大提升,许多原来不能耕作的盐碱地也变成了良田,全村的耕地面积增加到8万亩。

  “以前,金星村的土地由于盐碱化严重,很少有人愿意承包,即便是好地,一年的承包费也很低。如今经过改造,当地的土地流转费成倍增加。”刘俊说。

  数据显示,巴彦淖尔市2017年以来,全市共完成盐碱地改良利用20.3万亩,项目区盐碱化耕地改良后,农业生态环境功能持续改善,耕作层厚度平均达到30厘米以上,耕地地力显著提高,土壤pH值平均降低0.1以上,土壤含盐量降低0.2个百分点,农业生产成本降低10%,单产提高10%以上。巴彦淖尔市农牧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巴彦淖尔市还将在临河区、杭锦后旗、五原县3个旗县区开展各1万亩盐碱化耕地改良利用项目,让更多的盐碱地变成良田。

中国法治新闻网摘编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