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
落实全会部署 强化政治监督 保障“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高效推进
强化阵地建设 打造特色品牌 推动廉洁理念融入基层治理

学习语|让祖国大地更加绿意盎然、生机勃发

发布时间:2025-04-08  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字体大小[ ]

   学习语|让祖国大地更加绿意盎然、生机勃发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义务植树是全民行动,要一代接着一代干下去。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土绿化,身体力行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推动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化。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与您一同学习领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之以恒开展国土绿化

  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引领带动广大干部群众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持之以恒开展义务植树,踏踏实实抓好绿化工程,丰富义务植树尽责形式,人人出力,日积月累,让我们美丽的祖国更加美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要用自己的努力造福子孙后代。

  ——2018年4月2日,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

  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做主人,良好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是人民群众的共有财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之以恒开展国土绿化,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不刻意追求奇花异草、名贵树木,真正做到为人民种树,为群众造福。

  ——2020年4月3日,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

  绿化祖国必须坚持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联动。要更加注重“提质”,优化林分结构,搞好森林经营,同步提升草原生态质量。更加注重“兴业”,多用改革的办法用活林草资源,壮大林草产业。更加注重“利民”,为群众增添身边的绿、眼前的美,拓展林草就业增收空间。

  ——2025年4月3日,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

  必须强化绿色意识,加强生态恢复、生态保护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不可想象,没有森林,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样子。

  ——2013年4月2日,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30多年来不断植树造林,我们国家树更多了、山更青了、地更绿了。中国在植树造林方面为人类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相比,生态欠债依然很大,环境问题依然严峻,缺林少绿依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我们必须强化绿色意识,加强生态恢复、生态保护。这是个历史性的时刻。

  ——2015年4月3日,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

  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25%,贡献了约25%的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经过持续努力,塔克拉玛干沙漠戴上了“绿围脖”,科尔沁沙地正重现草原风光,成绩来之不易。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最真切。同时要看到,我国林草资源总量仍然不足,质量效益还不够高。要切实解决突出问题,争取一年干得比一年好。

  ——2025年4月3日,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

  动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造林绿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弘扬生态文化

  要加强宣传教育、创新活动形式,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义务植树,不断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依法严格保护森林,增强义务植树效果,把义务植树深入持久开展下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2013年4月2日,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

  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要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努力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人民自觉行动。

  ——2015年4月3日,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

  植树造林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一环。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行动起来,动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造林绿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弘扬生态文化,汇聚共建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让祖国大地更加绿意盎然、生机勃发。

  ——2025年4月3日,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

中国法治新闻网摘编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