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问号拉直
——问需式精准扶贫的七星关样本
如何让更多人摆脱贫困状态、共享发展成果,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扶贫到户仍然是一个难解的方程,“年年贫困年年扶,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时有发生。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扶贫攻坚要扶哪些?怎么扶?今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七星关区委从区直相关部门抽调15名干部组成七星关区问需式精准扶贫工作组,到省级一类贫困乡镇放珠镇开展问需式精准扶贫,旨在探索一条问需式精准扶贫新路子。
毕节市委常委、七星关区委书记宫晓农在放珠调研通村路建设
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
找准“穷根子” 开对“药方子”
放珠镇是全省100个重点贫困乡镇之一,如何深挖贫困根源?
不是请专家调研分析,也不是让干部职工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想象。
致贫原因是什么?急需解决制约发展的基础设施是什么?群众最有发言权!
今年3月12日,在放珠镇邵家村小学的操场上,从教室里搬来的课桌上摆着六个大碗,每个碗上分别贴着水、电、路、讯、房、寨的醒目图片。驻村干部给每位村民分发一颗包谷籽。“你觉得制约你们村发展的基础设施是什么,你最急需解决的是什么,你就把手里的包谷籽投到那个碗里。”驻村干部简短的叙述之后,村民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将包谷籽投到相应的碗里。根据碗里包谷籽的多少,驻村干部将村民们对“六小工程”(小康水、小康电、小康路、小康讯、小康房、小康寨)的需求分为第一到第六需求,并将需求情况体现在调研报告中,供相关部门决策,帮助群众解决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能为修建通村路举手表决,75岁的金必有老人很高兴
像这种群众会,工作组今年在放珠镇召开了100余次,让群众自己做决策,确保扶贫工作对象精准、成因精准、问题精准和需求精准。“问需式精准扶贫尊重了群众意愿,真正帮助群众找准了‘穷根子’;帮助群众解决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对了‘药方子’。”法桥村村支书吴常信说。
让放珠镇毛家屯村75岁的金必有老人意想不到的是,不到半年时间,他家门前的通村路就修通了,这让寨子里的年轻人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年年都在扶贫,以前不是送几头羊,就是送点救助的大米,羊死了、米吃完了,又贫困了。”金必有用最直白的话道出了问需式精准扶贫的好处,现在让我们自己投票决策,我们要修路,政府就帮我们修路,修路才是我们脱贫致富最好的办法。
“老百姓本来想修路,但政府只给他们修建白灰墙、小青瓦的房子,这种扶贫方式老百姓肯定不乐意。”毕节市委常委、七星关区委书记宫晓农对问需式精准扶贫的阐述很简单:不代村“两委” 表态,不代群众决策,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老百姓觉得自己最急需解决的制约生产生活的是什么,就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
目前,放珠镇内30公里通村(组)公路硬化项目得到立项和开工建设,全镇15个村(居)的安全饮水已全部纳入2014年实施,目前踏勘工作已全面结束,正在制定相关设计方案。通过问需,制约全镇群众发展的基础设施得到解决。
七星关区城郊一角(龚超 摄)
扶贫资金不再“撒胡椒面”
认准“真扶贫” 帮扶“扶真贫”
“要不是因为上面说要养羊,我家现在的养猪规模肯定上了一个台阶。”谈及以前的产业扶贫,放珠镇法桥村一组村民吴常胜十分懊恼。2013年,吴常胜家得到养羊扶持的指标,按要求,吴常胜必须扩大圈舍,不得已的情况下,吴常胜将以前饲养的两头能繁母猪卖掉,为羊腾出圈舍。然而,由于缺乏养羊技术,半年时间,吴常胜的羊多数病死,能繁母猪又卖掉了,吴常胜只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以前的扶贫,要么是为每户农户修两间圈舍、送几头仔猪的“撒胡椒面”似的短期产业扶贫;要么是所谓的“效益覆盖到户”,最终是龙头企业得了扶贫资金,多数情况下“山河未改,贫困依旧”。
上级扶贫项目养羊的钱不能按群众的需要拿来养牛,种草的钱不能拿来种蔬菜,不切实际、不按民意、不问民需,养鸡鸡瘟,养羊剩圈,最终,贫困群众依旧贫穷。
认准“真扶贫”、帮扶“扶真贫”,才能真正帮助群众脱贫。
胡成富,放珠镇天桥村村民。多年来,他一直在做一件事——养猪致富。但7年过去了,由于生猪市场价格持续波动,胡成富不但没赚大钱,还成了胡成“负”。
在走访中,天桥村的驻村干部了解到胡成富的困境后,得知胡成富还想继续养猪,驻村干部决定帮助胡成富改变养猪的方式。在工作组的帮助下,胡成富到八寨镇考察藏香猪养殖,并计划承包荒山发展循环生态养殖。“以前只想到个人发展,没想到带动他人发展。”胡成富说,我不仅要自己发展养殖,还要带动村里的其他贫困户一起致富。
目前,放珠镇已发展经果林种植2万余亩,发展有养猪专业户、养鸡专业户等,并成立有各种种植专业合作社、养殖专业合作社。这些专业户和合作社的发展,必将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参与,提升了农民组织化程度。
七星关区城区一角(毕节市委宣传部供图)
扶贫工作的落脚点是群众满意
探索既帮扶生产又帮扶生活的“两条腿”模式
“扶贫不只是数字的变化,关键要看群众对生活满不满意。”今年年初,宫晓农到放珠镇调研时强调,把握好年人均收入低于2736元这一标准,也要把人均年收入2735元与2737元的情况区分开,灵活对待,贫富不可能被几元钱左右,关键是看群众满不满意。
“扶贫工作组帮了我家大忙,有他们的帮助,孩子们就能安心读书了。”海螺村村民张义全感激地告诉记者,工作组了解到他家贫穷后,协调土老哥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岳杰帮助他家读大学的两个女儿分别解决了学费和生活费,他真的很感动。
为毛家屯村患白血病张卫协调捐款10万元,驻村干部梁俊捐献了血小板;
协调区残联为放珠镇的残疾人免费办证近200张;
协调公安交警部门到放珠镇办理二轮摩托车驾驶证300余张;
为天桥村81岁贫困老人唐晓碧的解决住房问题,协调村委会为其代建,并给老人送油送米,保证老人正常生活。
… … …
扶贫工作,不能只盯在抓生产上,只有关心扶贫户的生活情况,才能在扶持生产的同时“扶”住群众的心。
目前,七星关区正在以家屯村作为试点,采用基金扶贫的方式,帮助村民发展生产的同时,帮助村民解决生活问题。(文/穆立坤 龚超)(照片除署名外均由毕节市七星关区委宣传部提供)
中国法治法制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 |